零售戰略 Coupang(酷澎)2025 年第一季度財報與台灣營運重點 Coupang(酷澎)2025 年第一季營收達 79.1 億美元,年增 11%。Coupang Eats 及台灣市場為主要成長動能,毛利率顯著提升,挑戰台灣電商市場低毛利困境,持續擴大商品線與物流佈局。
零售戰略 伊藤忠阻止外資收購小七的真正意圖:日本便利商店的資本戰與物流變局 伊藤忠參與小七 MBO,不只是為了抵擋 ACT 的外資收購,而是希望推動全家與 7-11 的物流與採購整合,挑戰日本便利商店產業的舊有結構。這場戰爭的核心,也許不是控制權,而是成本效率的未來。
零售戰略 誠品生活日本橋五週年:如何以策展選書與台灣品牌打進日本市場? 誠品生活日本橋邁入五週年,透過策展式選書、台灣品牌導入與線上文化活動,成功轉型為具文化特色的複合式書店。食品銷售翻倍成長、冷凍餃子熱賣,更成為台灣品牌在日落地的重要據點。
平台競爭 Amazon 超越 Walmart 登上零售之王:數位經濟正取代實體霸權 Amazon 2024 年第四季營收首度超越 Walmart,成為全球零售營收最高企業。背後靠的不只電商,更是 AWS 與廣告營收雙引擎驅動,標誌著數位經濟徹底取代實體零售成為新霸權。
平台經濟 從 Uber 看台灣外送市場的特殊性:平台化與差異化競爭的未來路徑 Uber 執行長指出,若全球市場如台灣密度,Uber Eats 規模可翻 3 倍。這揭示台灣市場的特殊性與平台策略的侷限,也反映未來零售發展可能走向差異化競爭與策略合作,而非全面正面對決。
零售戰略 Lawson 100 門市數驟減:便利商店與超市邊界正在消失? Lawson 100 門市大幅縮減,標誌著日本零售業態正在重組。便利商店與超市的邊界正逐漸模糊,Lawson 強化熟食、冷凍食品迎戰 Aeon 的迷你超市,揭示未來零售的全面競合。
零售媒體 零售媒體崛起:品牌與通路競合下的新價值共創模式解析 品牌與通路關係日益微妙,零售媒體(Retail Media Network)能否成為雙方共好的出口?從 Costco 尿布更換代工,到 Amazon 與伊藤洋華堂的數據廣告策略,本篇帶你理解零售媒體從行銷工具邁向價值共創平台的轉變。
電商平台 Temu 與 SHEIN 在日本怎麼打?用戶輪廓、區域差異與在地產業衝擊全解析 Temu 和 SHEIN 正快速滲透日本低價電商市場,但針對的用戶群、平台競爭對象與地域滲透力大不相同。本文結合東洋經濟用戶研究資料,解析兩者如何衝擊 UNIQLO、ZOZOTOWN 等在地品牌,以及消費者對勞權與品質議題的選擇性健忘現象。
科技零售 阿里出售大潤發!2025 新零售破滅與零售科技新篇章正式展開 2025 年阿里出售大潤發,正式宣告「新零售」退場;與此同時,日本 Lawson 遠端機器人店員上線、台灣面臨工資壓力、韓國爆紅「你TEMU寄來的」罵法,全揭示新一年零售業的轉型與挑戰。
2025年零售趨勢 Featured 2025 年零售業的制勝策略:打破空間與時間限制,抓住人心與利益 2025 年的零售競爭關鍵不再只是價格與速度,而是能否在空間與時間的限制中創造信任與期待,並於顧客心理與經濟效益間取得平衡。
零售戰略 地方超市的逆襲:胖東來如何顛覆中國零售? 胖東來作為河南許昌的地方超市,憑藉「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脫穎而出,成為中國零售業的標竿企業。本篇深入解析胖東來的成功模式、永輝超市改造案例,以及名創優品的投資策略,揭示地方超市如何逆襲電商內卷的秘訣。
集團綜效 日本全家 Convenience Wear 打破傳統框架,進軍時尚零售 日本全家便利商店打破傳統,推出自有品牌「Convenience Wear」,積極開拓服裝市場,並以快速上架模式增強顧客回購率。此品牌結合伊藤忠的供應鏈優勢,迅速佈局日本市場,並有望進軍海外,成為新的時尚生活代表。
數位經濟 Uber Eats 與 foodpanda 合併:台灣數位經濟的新挑戰 Uber Eats 與 foodpanda 合併案引發市場壟斷的討論,公平會對其影響進行評估,台灣數位經濟與外送員權益的發展也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