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併購新趨勢:從買地、買店到「買內容」的策略轉型
零售業的併購策略正在巨變!告別傳統買地買店,擁抱「買內容」以實現差異化競爭。深入解析日本零售案例,揭秘如何透過內容創造獨特價值,贏得消費者。
最近研究日本零售併購趨勢時,發現一個有趣的併購出發點:「買內容」!這已成為零售業者因應激烈跨業態競爭並避免價格戰、實現差異化競爭與價值創造的關鍵策略。
過去,零售業的併購多著眼於水平整合(擴大市佔、規模經濟)或垂直整合(掌控供應鏈)。然而,在電商崛起、跨業態競爭加劇的時代,傳統的銷售模式面臨挑戰。在過度飽和的市場中,僅憑規模效益已難以創造顯著差異;當商品資訊唾手可得,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空前提高,使得零售業者陷入無止境的價格戰泥淖。
此時,企業急需跳脫同質化困境,尋求獨特性的藍海。消費者不再僅滿足於商品的實用功能,更追求情感連結、獨特體驗、品牌故事與個人化服務。也就因此使「內容」的價值被放大。這裡的「內容」不再僅指商品,它涵蓋了:
- 獨家商品與品牌:能提供市場上獨有、具特色或高品質的產品,擺脫同質化競爭。
- 沉浸式體驗:創造線上線下融合、充滿互動與情感連結的購物體驗。
- 專業服務與知識:透過專業諮詢、課程或解決方案,滿足消費者更深層次的需求。
- 數位科技:運用新技術提升效率、精準行銷,並預測消費者行為。
- 龐大的消費者數據資產:透過數據分析精準洞察顧客行為,實現個性化行銷與營運優化。
因此,零售業者透過併購獲取「內容」,正是為了建立獨特的護城河,從單純販售商品的通路升級為「內容策展者」與「生活提案者」。從日本的併購案例中,大概可以看出幾種併購趨勢:
深化垂直整合,打造「自有品牌專業零售業」(SPA)模式
零售業者透過併購上游製造商、食品加工廠或獨特農產品供應商,直接掌控產品研發、生產與品管。這不僅能有效降低採購成本,更能打造出具市場獨特性的自有品牌(PB),避免陷入與他牌的價格戰。
日本 Lopia 的母公司 OIC Group,便透過不斷併購食品製造商、釀造酒廠等,成功實現食品 SPA 化,為消費者提供「這裡才買得到」的獨家商品,培養出高度忠誠的顧客群。這使得 Lopia 能在競爭激烈的日本食品超市市場中脫穎而出,甚至以日本地區超市之姿直攻台灣市場!這種模式也促使傳統供應鏈變革,提供消費者更多客製化或在地化商品的機會。
佈局體驗與服務,提供全方位生活提案
面臨跨業、跨界競爭加劇,「體驗式消費」概念越來越受實體通路業者重視。百貨公司等實體零售業者正超越傳統的商品銷售,透過併購納入餐飲、文化、藝術、休閒娛樂等領域的專業內容提供者。例如,日本 J. Front Retailing 成立 Pride Fund 投資在地特色美食與工藝,將這些獨特的「內容」引入百貨場域。
透過併購或策略投資,零售業者能將其賣場轉化為集購物、餐飲、文化、社交於一體的生活提案中心,延長顧客停留時間,並創造更多元的消費場景。這類併購的目的是建立與顧客的情感連結,將購物行為升級為生活體驗的一部分。若將鏡頭轉回台灣,全聯、統一超積極發展社區百貨的概念,就是希望放大實體體驗式消費的優勢。
結合數位科技與數據,開拓新形態顧客互動與營收
數位科技已是全產業不可逆的趨勢。為能有效提升線上線下整合力,已有不少零售業者透過併購,獲取數據、AI、媒體等專業技術資產。J. Front Retailing 投資 STYLY(XR 技術平台),便是期望透過擴展實境(XR)技術,創造虛擬與實體融合的沉浸式購物體驗,觸及當地金字塔頂端或潛在入境遊客,開闢新的顧客接觸點。
而 Walmart 併購智慧電視製造商 VIZIO 以強化廣告業務 Walmart Connect,更是將零售通路的顧客接觸點從店內延伸至家庭內部,透過數據內容精準投放廣告,開創廣告營收的新藍海。企業透過併購獲取第一方消費者數據及其分析能力,是實現精準行銷、客製化服務的基石。
這些數據本身就是極其寶貴的「內容」,它賦予零售業者預測市場趨勢、優化庫存管理、提升供應鏈效率的能力,進而創造出獨特的競爭優勢和新的利潤空間。這類併購不僅優化了顧客體驗,更為傳統零售業者創造新利潤的來源。
瞄準健康趨勢,佈局健康產業內容
全球高齡化社會與健康意識的提升,催生了龐大的健康產業市場。零售業作為與消費者「食」與「生活」最貼近的產業,正積極透過併購進入這個領域。這包括併購健康食品品牌、營養諮詢服務、健康管理平台,甚至與穿戴式裝置或醫療科技公司合作。
例如,日本 Summit 超市與藥妝店 Tomod's 合作設立健康社區專區,提供健檢、營養指導等服務;日本小七則與醫療新創 Ubie 展開資本合作,整合 7NOW 配送與 AI 症狀查詢,打造便利商店版健康照護接觸點;AEON 推動Welcia 與 Tsuruha 提前於 2025 年完成整併,打造食品+藥品零售模型。
未來,零售業可能會透過併購形成以健康數據可視化為核心的生態系,提供客製化的健康商品與服務,甚至延伸至保險產品銷售,開闢全新的健康零售商業模式。
儘管「買內容」型的併購充滿潛力,但它和無數的併購案一樣,最大的難題都是如何整合不同組織的文化。特別是被併購的內容型企業通常擁有較為創新與彈性的企業文化,而傳統大型零售體系則可能偏向穩健、標準化。如何在這兩者間找到平衡,避免大型企業的官僚體系扼殺新團隊的創造力與核心精神,是確保併購效益的關鍵。
許多併購案最終未能達到預期,往往就是因為未能有效解決人才流失與文化衝突的深層問題。再者,無形內容資產的價值該如何評估?來確保併購後能產生實際的綜效,也是企業在併購前就應審慎思考的課題。
隨著消費者需求持續演進,「買內容」型的併購將成為零售業轉型升級的主流戰略。這將推動零售業從單純的商品交易者,轉變為能夠提供獨特商品、豐富體驗、專業服務與創新科技的全方位生活解決方案提供者。
因此,能否成功從買地、買店的資產思維,轉變為「買內容」的價值創造思維,將是判斷零售業者能否在成熟市場中突圍的關鍵。那些能掌握並靈活運用「內容」的零售業者,將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佔據主導地位,並為消費者創造前所未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