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mart 如何用「被忽略的資源」逆襲 Amazon?數位轉型的真義不是科技,而是再定義手中的牌
Walmart 將原被視為包袱的郊區門市轉化為物流優勢,從非都會區突圍,逆襲 Amazon 的當日配送。數位轉型的關鍵不是科技比例,而是如何用自己的資源做出消費者感受得到的差異。

商周這篇〈從對手忽略的市場反攻!「網購恐龍」沃爾瑪憑什麼讓亞馬遜緊張?〉切入角度非常有意思!
Walmart 可說是反轉、活化資產的當代案例之一,原本被當作包袱的郊區門市,在數據與系統的加持下,搖身一變成為全美最快速的配送節點。
再透過 Spark 自建物流網路、整合會員與廣告變現,讓它從零售巨獸進化為平台型企業,甚至在某些區域的「當日配送」速度超越 Amazon,逼得對手也不得不跟進。
更關鍵的是,它沒陷入高科技焦慮!反而是從自己最強的地方「生鮮食品」、對手最弱的角落「非都會區」切入,從被忽略的市場打回主場。
我一直認為,用線上/線下營收占比來看數位轉型成功與否是錯誤的。真正的轉型,是你能不能用自己的條件,做出消費者真正感受到的差異與優勢。
例如:Walmart 的實體門市,從來不是包袱。如果它能是前置倉、社區據點、流量入口,那就是創造壓倒性體驗的起點。對台灣零售業者來說,與其盲目追科技、整天 MarTech,不如問自己:你手上的資源,有沒有可能被重新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