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皮冷鏈布局揭露新戰線:從當日到貨到冷凍櫃爭奪,零售誰先退?

蝦皮推當日到貨、布局店到店冷凍櫃,挑戰的不只是 momo 與 PChome,更可能撼動超商與量販超市的冷鏈市場。當冷凍物流成為平台競爭新核心,零售業的物流控制權之戰正悄然開打。

蝦皮冷鏈布局揭露新戰線:從當日到貨到冷凍櫃爭奪,零售誰先退?
蝦皮店到店至今全台已有 2000 間門市,逼近萊爾富與 OK 超商加總的數量,超越各超市、量販店的店數,若再導入冷鍊服務,那影響的就不只是電商。

蝦皮推出當日到貨,隨著品項數的增加,對 momo、PChome、Coupang 的影響可能加劇。但另一個更值得關注的是,我認為是最近在 threads 上常出現的蝦皮店到店內的冰箱櫃,初步推測應該是商品損耗率較低的冷凍櫃(如果是冷藏,那我真心佩服蝦皮膽夠大)。

蝦皮店到店至今全台已有 2000 間門市,逼近萊爾富與 OK 超商加總的數量,超越各超市、量販店的店數,若再導入冷鍊服務,那影響的就不只是電商。

印象中,和蝦皮有正式合作冷凍店取服務的是全家。超商的冷凍櫃位原本是用來存放店內、預購等冷凍商品,利用剩餘空間再提供給電商的服務,原本就具有稀缺性,須以水位控管,以維護商品與服務品質。

所以,在年菜預購等巔峰時間,超商的冷凍儲位不一定可以讓電商大量使用。但若蝦皮店到店擁有自己的冷凍儲位與物流服務,超商物流平台自然可能被逐步取代,而蝦皮也更有能量和有七千店的小七 iOPENmall 等電商的服務平台作抗衡。

​再來,影響的可能就是量販店與超市。量販店與超市雖然沒有物流平台的服務,但當蝦皮店到店導入便利且可能極便宜的冷鍊服務,或許會造成水餃、貢丸、雞胸肉等常備冷凍品的商品結構營業額被瓜分。

業者直接上架蝦皮的佣金再高,也不太可能超過實體店的費用總和;再配合蝦皮店到店的冷鍊物流綜效,能提供給消費者更便宜、實惠冷凍食品的可能性大增。雖然量販店與超市還具有一站購足的優勢,但當蝦皮開戰,也必定讓其他電商、超商等零售同業加入混戰,利潤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