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經營 當 AI 奪走風格主權:吉卜力事件對品牌世界觀的警訊 OpenAI 與吉卜力「風格事件」引爆關於 AI 挪用、品牌主權與創作倫理的討論。這不只是動漫迷的哀傷,而是零售、媒體、設計等所有講究風格價值產業的預警:當風格可被 prompt 複製,你還剩什麼?
組織文化 從衣索比亞問題到便利未來:FamilyMart 細見社長的組織文化宣言 日本全家(FamilyMart)細見社長在新社員入社儀式提出「你的衣索比亞問題是什麼?」鼓勵年輕人發現組織內的微型矛盾並迎戰它。這不只是品牌文化,更是便利商店未來吸引人才與夥伴的根基。
零售媒體 Featured 日本全家 × 三得利:零售媒體不只是賣廣告,而是一起養粉的共創模式 日本全家攜手三得利推動零售媒體進化,透過 FamiPay 打造品牌專頁、發券實驗與行為追蹤,把 CRM 從名單管理升級為「精準養粉」。這不只是曝光,而是品牌與通路共創的新模式。
物流創新 蝦皮冷鏈布局揭露新戰線:從當日到貨到冷凍櫃爭奪,零售誰先退? 蝦皮推當日到貨、布局店到店冷凍櫃,挑戰的不只是 momo 與 PChome,更可能撼動超商與量販超市的冷鏈市場。當冷凍物流成為平台競爭新核心,零售業的物流控制權之戰正悄然開打。
數位轉型 Walmart 如何用「被忽略的資源」逆襲 Amazon?數位轉型的真義不是科技,而是再定義手中的牌 Walmart 將原被視為包袱的郊區門市轉化為物流優勢,從非都會區突圍,逆襲 Amazon 的當日配送。數位轉型的關鍵不是科技比例,而是如何用自己的資源做出消費者感受得到的差異。
快商務 Uber Eats 的 PPP 模式在日本遇冷?從外送員、消費者到 Aeon 的多方博弈 Uber Eats 在日本導入 Pick, Pack, Pay 模式,讓外送員代購超市商品,但面臨報酬低、流程複雜、客服不彰等實務問題。Aeon 為何仍選擇合作?或許這場不完美的合作,正是對抗 7-Eleven 快商務的策略過渡。
零售經營策略 Trial 收購西友,日本版 Walmart 的野心與數位零售版圖再編 Trial Holdings 以數位技術與低成本經營模式崛起,成功收購西友、挑戰 AEON 與 7&I。從郊區市場突圍,到導入平板購物車、布局零售媒體,Trial 正改寫日本零售競局,成為科技型零售新勢力。
零售戰略 伊藤忠阻止外資收購小七的真正意圖:日本便利商店的資本戰與物流變局 伊藤忠參與小七 MBO,不只是為了抵擋 ACT 的外資收購,而是希望推動全家與 7-11 的物流與採購整合,挑戰日本便利商店產業的舊有結構。這場戰爭的核心,也許不是控制權,而是成本效率的未來。
零售戰略 誠品生活日本橋五週年:如何以策展選書與台灣品牌打進日本市場? 誠品生活日本橋邁入五週年,透過策展式選書、台灣品牌導入與線上文化活動,成功轉型為具文化特色的複合式書店。食品銷售翻倍成長、冷凍餃子熱賣,更成為台灣品牌在日落地的重要據點。
平台競爭 Amazon 超越 Walmart 登上零售之王:數位經濟正取代實體霸權 Amazon 2024 年第四季營收首度超越 Walmart,成為全球零售營收最高企業。背後靠的不只電商,更是 AWS 與廣告營收雙引擎驅動,標誌著數位經濟徹底取代實體零售成為新霸權。
品牌經營 亀田製菓不買運動的真相:社群風暴能撼動企業嗎? 從亀田製菓的不買運動看社群抵制的真實影響力:在錯誤資訊與政治情緒操弄下,抵制聲量雖高,卻未撼動企業銷量。消費者的真正力量,來自理性與資訊透明下的選擇。
平台經濟 從 Uber 看台灣外送市場的特殊性:平台化與差異化競爭的未來路徑 Uber 執行長指出,若全球市場如台灣密度,Uber Eats 規模可翻 3 倍。這揭示台灣市場的特殊性與平台策略的侷限,也反映未來零售發展可能走向差異化競爭與策略合作,而非全面正面對決。
永續經營 日本電商的「慢慢送」革命:物流成本透明化,才是真正的產業進化 日本 ZOZOTOWN 與 Amazon 推出「慢慢送」服務,揭示物流成本並非免費。台灣電商若不打破「免運=理所當然」的迷思,終將陷入中國式內卷的惡性循環。產業進化,需要的是成本意識與集體覺醒。
數位轉型 日本 7-Eleven 正式淘汰 Store Computer!便利商店進入雲端門市營運新時代 日本 7-Eleven 宣布淘汰門市核心系統 Store Computer(SC),改以平板與雲端管理全面取代,未來將同步更新收銀系統與導入 AI 決策支援,掀起便利商店數位轉型的重大變革。
零售戰略 Lawson 100 門市數驟減:便利商店與超市邊界正在消失? Lawson 100 門市大幅縮減,標誌著日本零售業態正在重組。便利商店與超市的邊界正逐漸模糊,Lawson 強化熟食、冷凍食品迎戰 Aeon 的迷你超市,揭示未來零售的全面競合。
零售媒體 浮世繪出版商?不,是江戶零售媒體王!蔦屋重三郎的策展與內容行銷啟示錄 蔦屋重三郎不只是出版商,更是江戶時代的零售媒體創辦人。他透過《一目千本》推廣遊女文化,精準行銷、內容策展與眾籌思維如出一轍今日的亞馬遜與零售媒體平台。推薦日劇《大膽狂徒~蔦重繁華如夢故事》,一起回溯這位策展狂徒的行銷智慧。
零售媒體 零售媒體崛起:品牌與通路競合下的新價值共創模式解析 品牌與通路關係日益微妙,零售媒體(Retail Media Network)能否成為雙方共好的出口?從 Costco 尿布更換代工,到 Amazon 與伊藤洋華堂的數據廣告策略,本篇帶你理解零售媒體從行銷工具邁向價值共創平台的轉變。
電商平台 Temu 與 SHEIN 在日本怎麼打?用戶輪廓、區域差異與在地產業衝擊全解析 Temu 和 SHEIN 正快速滲透日本低價電商市場,但針對的用戶群、平台競爭對象與地域滲透力大不相同。本文結合東洋經濟用戶研究資料,解析兩者如何衝擊 UNIQLO、ZOZOTOWN 等在地品牌,以及消費者對勞權與品質議題的選擇性健忘現象。
科技零售 阿里出售大潤發!2025 新零售破滅與零售科技新篇章正式展開 2025 年阿里出售大潤發,正式宣告「新零售」退場;與此同時,日本 Lawson 遠端機器人店員上線、台灣面臨工資壓力、韓國爆紅「你TEMU寄來的」罵法,全揭示新一年零售業的轉型與挑戰。
2025年零售趨勢 Featured 2025 年零售業的制勝策略:打破空間與時間限制,抓住人心與利益 2025 年的零售競爭關鍵不再只是價格與速度,而是能否在空間與時間的限制中創造信任與期待,並於顧客心理與經濟效益間取得平衡。
快商務 伊藤洋華堂攜手 ONIGO 重啟網路超市:快商務聯盟如何改寫日本零售物流版圖? 伊藤洋華堂與 ONIGO 達成資本業務提攜協議,明年將重啟網路超市服務。本文解析雙方如何整合商品力與配送科技,打造日本超市快商務新模型,並預測其對 7&i 與亞洲市場的戰略意涵。
數位經濟 Uber Eats 併購 Foodpanda 該否決嗎?公平會的選擇是台灣數位經濟的試金石 當所有人都認為應否決 Uber Eats 併購 Foodpanda 時,是否忽略了效率與創新的價值?本文從公平交易法與全通路競爭觀點出發,分析台灣外送市場的長期解方。
人機共生 落合陽一 × 計算機自然:大阪萬博展館「null²」如何重塑科技與自然的邊界? 新媒體藝術家落合陽一於 2025 大阪萬博展出的「null²」展館,以鏡面立面、數位分身與侘寂哲學詮釋「計算機自然」理念,探索人與科技共生的未來樣貌。
人機共生 石黑浩 × AVACOM:從便利商店到生命未來,2025 大阪萬博的人機共生願景 機器人學者石黑浩攜手 Lawson 推出分身機器人 AVACOM,於 2025 大阪萬博展出「生命的未來」展館,呈現人機共生、遠端就業與生命延展的未來社會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