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書店與電子書共榮:郭怡美書店 x 讀墨合作的啟示與零售共生新未來

郭怡美書店與讀墨攜手販售電子書,為獨立書店探索虛實融合的全新合作模式,讓書店不只賣書,而是成為文化策展與會員經濟的樞紐。

獨立書店與電子書共榮:郭怡美書店 x 讀墨合作的啟示與零售共生新未來
郭怡美書店與讀墨攜手販售電子書,揭示零售共生的未來,進一步思考書籍市場轉型的核心價值。

今年看到微小卻最開心的零售相關新聞,是郭怡美書店開始與讀墨合作販售電子書!其粉專寫到,想嘗試:書店的存在本身是否對電子書讀者也有超過書本身的價值。

之前在這有提過,許多獨立書店的魅力在於其策展的能力;策展能力強的獨立書店,多有機會成為文化社群的意見領袖。所以,我相信書店就是閱讀傳遞最有深度的載體,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但比較可惜的是,或許不該再走現有紙書銷售的傳統商業模式。在現有的毛利結構上堆疊,恐怕難以突破過去紙書在價格上的成本與折扣限制。

在未來社群分眾的時代,缺乏實體通路又想拿下書籍銷售市場的 momo 等大型傳統電商,或想達到全通路目的又沒錢併購的實體通路,如果你看重的是買書的這群人的會員輪廓,而不是微薄的毛利,就更應該和這些具異質社群魅力的獨立書店結盟找出新的合作模式,讓虛實閱讀體驗都能無縫接軌,共同提高閱讀市場的產值外,也能延伸關聯銷售的價值。

例如:B Corp 的 bookshop,從 2020 年至今已透過分潤 30% 給獨立書店的機制,為當地書店帶進 3,523 萬美元的利潤。除了分潤導購,聯合策展、舉辦導讀論壇、成為書籍取貨地點等等,都有助於打破傳統出版的銷售框架。透過結盟,讓通路從單一銷售據點轉型為多元的交流平台,成為市場中不可或缺的節點,而不是獨佔的據點。我認為,這才是支撐未來零售流通業的核心價值——讓虛實商品都能順暢流通於每一個服務接觸點。

衷心期盼 2025 年的零售市場,是能以大帶小,具多樣性、創意性的共生型態。而不是大者恆大,通吃市場的單一、無趣狀態。這很難也可能很理想化,但或許在每個人、每個企業的能力範圍做一點,就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