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Buy for Me 是貼心服務還是流量掠奪?資料主權新戰場開打
Amazon 測試 Buy for Me 功能,讓 AI 代為下單品牌官網商品,購物流程全包卻模糊平台與品牌的界線。這場從「幫你買」延伸出的資料主權爭奪戰,將深刻重塑品牌與電商平台的關係。

Amazon 正在測試新功能 Buy for Me,用戶在 Amazon App 搜尋商品時,即使該商品沒上架 Amazon,也能請 AI 代理人幫忙跳轉到品牌官網完成下單。從搜尋、付款到追蹤,全都在 Amazon 裡完成。
若選擇由 Buy for Me 代為下單,訂單雖由品牌確認出貨,但整個購物流程其實已被 Amazon 收編進自家生態,平台與品牌的控制權卻不再對等。
Amazon 表示,顧客能掌控 AI 操作,品牌也可自由選擇是否參與這項合作。但問題是——你不參與,就能阻止 AI 幫顧客買你的東西、比你的價?
這表示 Amazon 正從「賣東西的平台」,升級成「幫你買東西的朋友」—— 意圖成為掌握決策流程與流量分配權的購物代理人。
而 Amazon 或許可用這些資料優化自身供應策略、動態定價,甚至反向推出競品。我想,資料主權將成為品牌與平台之間的新戰場。
附帶一提,最近亂聽亂看了很多中國科技趨勢分析者怎麼看他們國內電商系統設計、商業模式與國外電商的不同,很有趣但我懶得打。不過,再回頭看台灣這幾年冒出的新電商做的都是模仿 momo 那套舊模式,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