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井正的逆向思維:從 SPA 到「資訊製造零售業」的 UNIQLO 數位轉型之路
UNIQLO 創辦人柳井正如何思考零售業的未來?柳井正深受《季寧談管理》啟發的「逆向思維」決策原則,以及他如何從既有的 SPA 模式,透過有明計畫,將 UNIQLO 根本轉型為以顧客資訊流為起點的「資訊製造零售業」。從結盟 Google、孫正義到投資機器人,揭開 UNIQLO 打造數位生態圈,邁向世界第一的視野與路徑。

先前簡單的提過《世界的 UNIQLO 》這本書,大致可以看出服飾零售業近五十年的科技發展脈絡。那未來呢?其實就在最後一章節:進化,邁向資訊製造零售業的破壞與創造。
雖然正在進行中的策略在書中無法被詳盡描述,不過,從柳井正過去的思維模式,或許能推出一二。柳井正愛讀書,也總是從書中的知識去思考用在事業的經營上應該能怎麼做。
除深受麥當勞創辦人雷・克洛克「勇敢、率先、與眾不同」(Be daring, Be first, Be different)的啟發外,更被《季寧談管理 》所影響,在決策上多依循兩個原則:一是不該將目標設定在現實的延長線上;二是逆向思維,以終為始並用盡心力的去做能達到終點的事!終點就是:UNIQLO 要成為世界第一。
從 2015 年展開的有明計畫,我認為剛好可說明柳井正的決策原則。隨著 UNIQLO 在全球擴大業務,傳統 SPA 模式已增加了季節性商品和趨勢商品面臨的風險,因前置時間長和預測困難導致的庫存過剩、缺貨等問題,開始達到不可忽視的程度。這些挫折被柳井正視為需要被修正的「失敗的連續」。為根本上解決這種低效率問題,必須進行業務模式本身的變革。
柳井正清楚知道,舊有的 SPA 模式是解決「如何賣出製作好的衣服」的問題,而他要進化的資訊製造零售業,必須解決「如何製作能賣出去的衣服」。這是一個以顧客需求(資訊流)為起點,貫穿生產到銷售所有環節的根本性轉變 。
有明計畫就外人初期看來,是建置一個電商暨物流倉庫。然而柳井正卻將正把北美事業轉虧為盈、鬥志滿滿的日下正信調回日本,負責有明計畫。對電商、數位領域不熟悉的日下正信,為什麼會成為柳井正要將 UNIQLO 轉型為資訊製造零售業的首選呢?
我認為原因就在一開始提到的柳井正的決策原則。不該將目標設定在現實的延長線上,所以電商既不是門市的延伸,也非傳統電商的現況,那種新增事業體而創造的營收是虛的、短暫的,不是柳井正想要的,也就不是未來將面對的競爭對手。
而要讓 UNIQLO 要成為世界第一,就是讓有明計畫這個物流倉庫,能成為打通實體門市與電子商務的起點,貫穿所有資訊流,以顧客需求為起點,使業務能產生變革,成為 Digital Consumer Retail Company。
因此,柳井正想要的是具實體店鋪和營運的深厚經驗,並能與數位資訊進行融合的跨界挑戰者。擁有實體門市和營運經驗,並於不熟悉的北美市場成功轉虧為盈的日下正信,正是挑戰未知的不可或缺的人才。
有明計畫展開後,在最基礎的物流系統屢次遭遇重大困境。有一個關鍵點我認為很值得思考:UNIQLO 在這些挫折中,很清楚平台要自己建立、掌握度最高。但柳井正更意識到,在數位領域,唯有建立生態圈才能勝出,否則將患上大企業病,而喪失競爭力。
柳井正認為賈伯斯的 iPhone 生態系,正是箇中翹楚、更是偉大的發明。所以,唯有打造一個各方創新產業、優秀人士都願意投入其生態系的平台,才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
柳井正不僅結盟孫正義,更親自前往 Google 請益與合作,以掌握全球數據與 AI;結盟島精機製作所合資自動化編織創新工廠,實現生產製造的創新;並以個人名義投資 Mujin 智慧機器人,解決物流與倉儲自動化的根本痛點 。這些努力,都是讓 UNIQLO 將轉型的資訊製造零售業,成為一個可共榮共生的創新平台。
這些作為,再度回到柳井正嚮往的《季寧談管理 》,似乎也印證了他確實在讀書中認真地將書中的啟蒙,實踐到企業管理中。而這些 UNIQLO 的進化歷程,也或許可以給同業一些參考:從既有的路線所延伸的作為只是改進,不是改革!以終為始,才能跳脫既有思維,找到創新的路徑。
這就是世界第一的視野!